磷酸丙吡胺注射液
磷酸丙吡胺注射液使用說明書
- 【藥品名稱】
通用名稱:磷酸丙吡胺注射液
英文名稱:Disopyrainidephosphate Injection
漢語拼音:Linsuan Bingbi'an Zhusheye - 【成份】本品主要成份為:磷酸丙吡胺
- 【性狀】本品為無色的澄明液體。
- 【適應癥】
室性心律失常。 - 【規(guī)格】(1)2ml∶50mg(2)2ml∶100mg
- 【用法用量】靜脈注射:按體重2mg/kg,最大量不宜超過0.15g??梢月然c注射液、5%葡萄糖注射液或乳酸鈉注射液稀釋,靜脈5分鐘,必要時給藥后20分鐘重復一次,最大總量不應超過0.3g,再加上口服藥量,每日最大量不應超過0.8。成人處方劑量:每日0.8g.分次給。
- 【不良反應】(1)心血管:①過量可致呼吸暫停、神志喪失、心臟停搏、傳導阻滯及室性心律失常,心電圖出現(xiàn)PR間期延長、QRS波增寬及Q-T延長,扭轉性室速及室顫;②負性肌力作用是本品最重要的副作用,可使50%患者心力衰竭復發(fā)或加重,無心力衰竭史者發(fā)生心力衰竭的機會少于5%,可致低血壓,甚至休克;③已有報道靜注可產生明顯的冠狀動脈收縮。(2)抗膽堿作用:是本品最常見的副作用,有口干、尿儲留、尿頻、尿急、便秘、視力模糊、青光眼加重等。(3)胃腸:惡心、嘔吐、厭食、腹瀉。(4)肝臟:肝臟膽汁郁積或肝功能不正常。(5)血液:粒細胞減少。(6)神經系統(tǒng):失眠、精神抑郁或失常。(7)其他:低血糖、陽萎、水儲留、靜注時血壓升高、過敏性皮疹、光敏性皮炎、潮紅及紫癲也偶有發(fā)生。
- 【禁忌】下列情況應禁用:①II或III度房室傳導阻滯及雙束支傳導阻滯(除非已有起搏器);②病態(tài)竇房結綜合征;③心源性休克;④青光眼;⑤尿縮留,以前列腺肥大為最常見發(fā)病原因;⑥重癥肌無力。
- 【注意事項】(1)心肌病或可能產生心功能不全者不宜用負荷量,并應嚴密監(jiān)測血壓及心功能情況;(2)劑量應根據(jù)療效及耐受性個體化給藥,并逐漸增量;肝、腎功能不全者及體重輕者應適當減量;(3)服用硫酸奎尼丁或鹽酸普魯卡因胺者如需換用本品,應先停服硫酸奎尼丁6~12小時或鹽酸普魯卡因胺3~6小時;(4)血液透析可清除本品,故透析后可能需加一劑藥。(5)腎功能受損者應依據(jù)腎功能適當減量。(6)對診斷的干擾:①血糖減低(原因不明);②心電圖QRS波增寬,P-R及Q-T間期延長。(7)下列情況應慎用:①對本品過敏者;②I度房室或室內阻滯;③腎功能衰竭;④未經治療控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有心力衰竭史;⑤廣泛心肌損害,如心肌病等;⑥低血壓;⑦肝功能受損者;⑧低鉀血癥。(8)用藥期間應注意隨訪檢查:①血壓;②心電圖:QRS增寬超過25%時應停藥;③心功能監(jiān)測;④肝、腎功能;⑤眼壓;⑥血清鉀(治療前及治療中定期測定)。
- 【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】本品可通過胎盤,僅有很輕度的生育力受損。孕婦用藥的臨床經驗也有限,已報道可引起孕婦子宮收縮。研究證明嚙齒類動物乳汁中藥物濃度較血漿濃度高1~3倍。
- 【兒童用藥】小兒常用量:尚未確定。需根據(jù)血藥濃度逐漸增量。
- 【老年用藥】老年人及腎功能受損者應依據(jù)腎功能適當減量。
- 【藥物相互作用】(1)與其他抗心律失常藥合用時,可進一步延長傳導時間,抑制心功能。(2)中至大量乙醇與之合用由于協(xié)同作用,低血糖及低血壓發(fā)生機會增多。(3)與華法林合用時,抗凝作用可更明顯。(4)與藥酶誘導劑如苯巴比妥、苯妥英鈉及利福平同用,可誘導本品的代謝,在某些患者中本品可誘導自身的代謝。
- 【藥物過量】口服丙吡胺過量可引起呼吸暫停、意識喪失、心律失常和自主呼吸消失。嚴重者可致死。血清丙吡胺達中毒水平時,可發(fā)生心電圖QRS波和Q-T間期增寬,充血性心力衰竭惡化,低血壓,不同種類和程度的傳導異常,心動過緩,最終導致心臟驟停。治療:①發(fā)生心臟停搏或傳導阻滯時可靜滴異丙腎上腺素或用心室起搏;②心臟呈現(xiàn)異常激動時,治療目的是減輕或終止心動過速并防止發(fā)展成室顫,不宜用奎尼丁、普魯卡因胺及胺碘酮等使Q-T間期延長的藥物,可用利多卡因或苯妥英鈉;對Q-T間期延長伴扭轉性室性心動過速,可用異丙腎上腺素,補鉀補鎂,臨時起搏,如仍不能終止,應采用電除顫;③低血壓時可靜滴異丙腎上腺素,應同時注意糾正電解質紊亂、酸中毒等;④其他治療措施與一般藥物中毒及過敏反應處理原則大致相似,首先應停藥,對過量者必要時洗胃、服大量高滲液減少吸收。血液透析也可能有益。
- 【藥理毒理】本品屬Ia類抗心律失常藥。其電生理及血液動力學類似奎尼丁,具有抑制快鈉離子內流作用,延長動作電位及有效不應期,減低心房和附加束的傳導速度,降低心肌傳導纖維的自律性,抑制心房及心室肌的興奮性,減低心肌收縮力。此外有較明顯的抗膽堿作用,故可能使竇房結頻率及房室交界區(qū)傳導速度加快,但原有病態(tài)竇房結綜合征或房室傳導障礙者病情仍可加重。動物研究未證實有致畸。
- 【藥代動力學】靜脈給藥后,廣泛分布于全身,表觀分布容積為3.0~5.7L/kg。蛋白結合率依血藥濃度而異,約為35%~95%。T1/2約4~10小時,腎肌酐清除率低于每分鐘40ml時為10~18小時。15分鐘內按體重2mg/kg靜滴時為3ug/m1。治療血藥濃度為2~4ug/m1。在肝內代謝脫去異丙基,其血漿濃度為原藥的1/10。主要經腎排泄,總排除達65%~96%,47%~67%為原形,11%~37%為代謝物。靜注后大部分在8小時內排出。尿液pH值不影響清除,糞便中排出8%~45%,靜注后經糞便排出可高達45%。中毒血藥濃度在人體尚未確定,一般認為超過10ug/m1就易出現(xiàn)不良反應。
- 【貯藏】密封保存
如有問題可與生產企業(yè)聯(lián)系
磷酸丙吡胺注射液批準文號及生產廠家
磷酸丙吡胺注射液同類別藥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