鳳仙
【藥材名稱】鳳仙【拼音名稱】fengxian
【別名】小桃紅、夾竹桃、海蒳、染指甲草(《救荒本草》),旱珍珠(《綱目》),透骨草、鳳仙草(《珍異藥品》),小粉團(《分類草藥性》),滿堂紅(《浙江中藥手冊》),水指甲(《南寧市藥物志》),指甲草(《中藥材手冊》)。
【科屬】為鳳仙花科植物風仙的全草。
【產地】全國大部地區(qū)均有分布。
【性味】【性味歸經】辛苦,溫。
【功能主治】祛風,活血,消腫,止痛。治關節(jié)風濕痛,跌打損傷,瘰疬癰疽,療瘡。
【中成藥】共有 5 種中成藥使用鳳仙: 癬濕藥水 陽和解凝膏 復方牙痛酊 關節(jié)解痛膏 風寒砂熨劑 癬濕藥水 癬濕藥水 癬濕藥水
【用法用量】
內服:煎湯,3~5錢(鮮名1~2兩)。外用:搗敷或煎水熏洗。
【附方】
1.治關節(jié)風濕痛:鮮鳳仙一兩。水煎調酒服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
2.治風氣痛:鳳仙葉煎湯洗之。(《嶺南采藥錄》)
3.治跌打損傷:鳳仙搗汁一杯,黃酒沖服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
4.治瘰疬、發(fā)背、一切癰腫:鮮鳳仙草搗爛敷患處?;蛴悯r風仙全株連根洗凈,搗爛,放銅鍋內,加水煮汁二次,過濾,將兩次之汁,合并再熬,濃縮成膏,涂紙上,貼患處,一日一換。(《江西民間草藥》)
5.治癰疽惡毒:鳳仙三至五錢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
6.治蛇頭疔:鮮鳳仙取下半截連根葉用,搗爛敷腫處。或同甜酒釀糟搗爛敷。(《江西民間草藥》)
7.治指甲炎腫痛(俗稱換指甲):鮮風仙葉一握。洗凈后加些紅糖,共搗爛,敷患處,日換二次。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
8.治潰瘍日久:鳳仙,冰片。研末干搽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
9.治受濕后腳面腫:鳳仙連根帶葉,共搗細,加砂糖和勻,敷腫處。(《云南中醫(yī)驗方》)
10.治腳氣腫脹:鮮鳳仙(搗爛)、鮮紫蘇莖葉等分。水煎,放盆或小桶內,先熏后淋洗。(《江西民間草藥》)
11.治蛇咬傷:鮮鳳仙五兩。搗爛絞汁服,渣外敷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
12.噎食不下。用鳳仙花子,酒浸三夜,曬干,研為末,加酒調成丸子,如綠豆大。每服八粒,溫酒送下。
13.咽中骨鯁。用白鳳仙子研水一大口,倒在竹筒中灌入咽內,鯁物即可變軟,或把鳳仙子研末吹喉亦可。不宜著齒,免齒受損。
14.蛇咬傷傷。用鳳仙花搗酒服。
15.打傷腫痛。用鳳仙葉搗成泥,涂腫破處,藥干即換,一夜血散。冬季則用預采的干葉研成末,水調涂。
【采收儲存】
夏、秋采收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
一年生直立草本,高約60厘米。莖粗壯,肉質。葉互生;披針形,長10厘米左右,先端長尖,邊緣有深鋸齒,基部楔形;葉柄有腺體?;▋尚?,腋生,粉紅色、紅色、紫色、白色或雜色,單瓣或重瓣;萼3枚,2枚側生,先端綠色,1枚在下,形大,花瓣狀,有距;花瓣5枚,上1瓣(旗瓣)圓形,先端凹入而有小銳尖,兩側2對花瓣(翼瓣)各在一側合生而成2片;雄蕊5枚,合生而環(huán)繞子房;子房上位,5室,柱頭5裂。蒴果被柔毛,熟后彈裂而成5枚旋卷的果瓣。種子扁卵圓形,徑約2毫米,褐色?;ㄆ?~8月。果熟期9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
全國大部地區(qū)均有分布。多栽植于庭院作觀賞用。
【摘錄】
《中藥大辭典》
鳳仙圖片

鳳仙

鳳仙1

鳳仙2

鳳仙3